-
原来沭阳的县委书记仇和也与陈行甲差不多,只是后来到昆明腐败了,仇和在沭阳整治腐败,打击黑恶势力,城市建设等也做许多丰功伟绩的事。后来他经不住腐蚀,所以落马了
中国网三农中国网三农官方账号
“你给老子滚!你只是个县委书记,你约老子十次,老子见你一次,就是给你脸!” 这一句话,不是出自小说,而是清华硕士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——陈行甲在任上真实遭遇的羞辱。 面对上级如此轻蔑的态度,陈行甲没有争,也没有吼,他只留下了一句令人震撼的辞职理由:“老板们的保护伞不只在县里,更在州里。” 2016年9月,他原本即将迎来提拔,却向湖北省委递交了辞职申请,转身离开了令人艳羡的仕途。 很多人震惊:一个风头正劲的“清流官员”,为何突然裸辞?直到他出版人生笔记《在峡江的转弯处》,才揭开那段沉重岁月背后的真相。 2011年,陈行甲本可选择进入央企、拿高薪、享安稳,但他却主动请缨,前往湖北巴东这个国家级贫困县担任县委书记。 一到任,他就被当地贫困的程度震惊了——全县50万人,竟有17万是贫困户! 但凭他的敏锐,很快察觉,这不仅仅是贫困问题,更深层的原因,是腐败横行。 巴东的扶贫资金大量流失,一些不法商人和官员早已联手形成利益集团,把老百姓的救命钱当成了自己的提款机。 陈行甲没有选择沉默。他决定逆流而上,直面黑暗——启动反腐,动真格! 反腐从来都不是没有代价的。 他铁腕出击,清查资金漏洞,严办腐败官员,连续拿下数名局长与领导,痛击权贵利益链。 不久后,他就收到了“警告”——不是电话、不是信件,而是真刀真枪的威胁: 一次回乡扫墓途中,他被一伙人围殴整整20分钟,导致手指骨折、肋骨断裂,差点丢了性命。 这还不是最狠的。州里部分官员联合打压,甚至在他住院治疗期间,县长跑去州里打小报告,说他“精神不正常”。 面对明枪暗箭、上级冷眼、谣言污蔑,他没有退缩。 陈行甲说:“我不是不怕,我只是不能退。因为我知道,如果我退了,真正无助的老百姓,就彻底没人管了。” 面对贪腐集团的疯狂反扑,他扛住了整整五年。 五年里,他让87名不法官商落网,其中包括9名局长、5名县级高官,甚至牵出了当时的县委副书记、县长等重量级人物。 凭着这样的政绩和民心,他被评为**“全国优秀县委书记”**。 可正当所有人以为他会继续高升之时,他却选择裸辞离开体制。 辞职理由只有一句话:“我厌倦了戴着面具做人。” 这一句话,胜过千言万语。 很多人以为他退出了舞台,远离了人民,但实际上,他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为民发声。 陈行甲选择投身公益。他走访偏远山区,见到太多家庭因病致贫,甚至家破人亡的悲剧。 一个孩子,白血病缠身,看到父亲借钱失败痛哭撞墙,却不敢哭出声,怕父母伤心; 一个爷爷,为了孙子治病,自己悄悄选择了自杀; 这些故事,让他彻夜难眠。于是他决定创建一个“真实透明”的公益平台,帮助重病儿童家庭脱困——“让因病致贫从现代中国彻底消失。” 可做公益需要钱。他没有靠权势、没有拉投资,而是拿起笔写书,用稿费捐助公益。 这就是他写下的那本书——《在峡江的转弯处》。 书中最令人震撼的,是他在巴东反腐的那段经历:他如何与腐败分子斗智斗勇;他如何在压力、威胁、流言中坚持原则;他如何孤身一人,在无数冷眼与打击中守住底线; 有人读完后说:“母亲篇最动人,妻子篇最温柔,反腐篇最震撼!” 他把自己的热血与信念,写进这本书里;也把稿费,一分不留,全部用于救助因病致贫儿童。 他说:“我的人生,比你看过的电视剧都精彩。” 陈行甲不只是说说而已,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:真正的清官,不是没有机会升迁,而是选择了不向黑暗低头;真正的英雄,不是没有伤痕,而是在伤口上长出翅膀。 他拒绝过价值十几万的名表;拒绝过藏在礼盒里的巨额现金;更拒绝了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”的潜规则; 他拿的是书生之笔,却斩断了几十条腐败之路;他穿的是普通西装,却活出了刀锋般的锋芒。 “我不怕失去职位,但我怕失去良知。”这是陈行甲留给这个时代的答案。 在这个名利浮沉的世界,像他这样既能守住初心,又敢亮剑到底的人,真的不多了。 今天,让我们一起为这样的陈行甲,致敬!
imgarr举报